'); })();
首页 > 语言 > 作文 > 分类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1500字

中日历史小说对比读后感1500字

在所有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小说当属历史小说,因此平时对这方面的小说看的比较多。经常手捧心爱之书坐在床头,不觉间以至拂晓天明。

看的多了,就感觉出了一点两国历史小说的不同,下面我就稍微对我看过的小说杂谈一下。因为要说的小说比较多,因此对比可能会显得稍微杂乱一些,请见谅。另外,如果我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您不要客气,一定要给我指出来。在下感激不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英雄梦,而乱世出英雄,因此乱世就成了无数文人遐想的地方。他们或许赞美自己心中的英雄,或许对当时的政局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的会用自己的观点重新描述那个风云乱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离不开这三种题材,下面我就着重以对人物描写的历史小说题材为切入点,略微的谈及一下中日两国的不同。

首先两国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本小说,中国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而日本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山冈庄八的《织田信长》。抛开我自己对这两个人物的感情不谈,单论其中作家的写法而言,就有很多的不同。

比如山冈先生对于织田信长的很多故事,基本上很少有按照史料来的时候,正史上基本除了发生的大事件之外再没有任何和正史共同之处,而就算是野史,也完全弃置于不顾。写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自己一个人的想法,觉得怎么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要塑造的人物就怎样写。他可以自由的捏造事实与故事,也可以对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进行大量的描写。对历史的把握则比较少。

而唐浩明先生则显得保守的多。他在书中也对曾国藩左右的人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除去康福与其胞弟康禄还有其他对剧情无太大影响的路人甲乙丙丁之外,再无任何虚构人物。其他的所有出现过的人小到一个随便写出的太平军首领,大到朝廷宰相。无不按照历史的脚步与事迹而行。作者对其人物处理加工做得最多的就是给予其合理的心理描写活动。对人物的形象进一步细节化,从人物的动作中表现人物性格而使其更为生动。对历史几乎无篡改之嫌。

另外日本的作家,不管是山冈先生,还是司马辽太郎先生,或是吉川英治先生,对战争的场面都缺乏直接的描写。即使描写的话,以我这个中国读者的眼光看来,也是不够力度。他们对于战场的刻画能力让人觉得战争并不是重点。也许他们的本意如此。但是即使这样,也免不了需要对一些战场的庞大与惊心动魄进行正面描写,可是我从来都没有体会到在日本作家笔下战争的魅力,这也许是我读的书太少,也许真的是日本作家的描写不足吧?举例来说,司马辽太郎先生在《丰臣家族》中对决定日本的关原之战战斗过程只字未提,只是给出了战斗结古。这对于一个还不太清楚日本历史的人来说显得理解有些困难,而没有体现司马辽太郎先生所说的“让外国人也能看懂”的目的。

相反,中国的作家在描写乱世人物的时候,对战火从不吝惜笔墨。抛去《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不谈,即使是最近写的《卑鄙的圣人——曹操》中,对于曹操在史书上有记载的作战,也是想方设法的查证史料,务求对当时的战斗做一个最大程度的还原,让大家能够对曹操的用兵方略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曹操“军神”的一面。这样做不仅满足了读者对于战争的兴趣,还更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人物,提高了小说的可看性。

以上两点好像是我在批评日本作家的不够细致和不够严谨。但我从来不觉得日本作品的可看性不如中国作家。他们向来都是以自己独有的历史观而取胜的。换句话来说,每次看日本作家的作品,从来都没有重复与乏味的感觉。比如不同的作家对于同一个历史的描写经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且把自己的历史观熔铸其中,可以说很少看到有相同的老调重弹的观点出现。

比如说,司马辽太郎对于丰臣秀吉的描写侧重于写这个人很聪明,聪明到了任何事物都可以看穿的地步,但是最后丰臣家族却很快的败亡了,原因何在?司马先生把原因归结到了丰臣家族没有建立让一个国家能够正常运转的体制,所以免不了遭受消失的命运。而山冈庄八先生则把丰臣家族的败亡归结于德川家康的雄才大略。他描写了丰臣家很多的英雄,表示他们也曾对丰臣家族的存在而进行过努力的奋斗,可是家康太强大了,所以他们的失败乃是时之必然。甚至于同一个作家再写相同的内容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司马辽太郎先生在发表了《丰臣家族》后,又写了《关原之战》。其中他又再次提出了丰臣家灭亡的原因,他将之归结到了丰臣家族在秀吉死后再无一个能够支撑大局的英雄存在,其他的人都只是目光短浅,武勇无谋之辈。不仅如此,还有家族的内部分裂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读者在看过后无不对作者的历史见地深感敬佩,虽然作家所观察的方面在当时不一定是起到主导作用的,可是依然可以借为镜鉴。而且看了很多的日本小说,很难找到相同的痕迹。抄袭当然是不可能了,就算是相同观察点和角度也很难见到。这无不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体验。

但是反观我们自己,我确实想要说些什么。首先我们能拿得出手的小说本来就不多。现代以来写历史人物的小说是在是屈指可数。当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存在。但是我想请问的是,如果你想要看有关曾国藩的原创历史小说,除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你还能找到其他可以说是具有很强可读性的小说吗?你可能会立即反驳我说:你看大街上书店里不是有很多像是《解析曾国藩》,《左手曾国藩右手XXX》之类的书存在吗?那我想你一定是没有好好的看过那些书。他们与其说是小说,更不如说是曾国藩的年谱或者是曾国藩的谋略解析,不具有小说的模型。退一步说,即使他们是小说,但是我想如果你看过三本以上的话,你绝对不想再拿起第四本。为什么呢?你会发现虽然他们是由不同作家不同出版社在不同的时间下写下的文字,内容竟然相似度高的惊人。举写诸葛亮的为例。如果你打开现在写诸葛武侯的作品来看,一定要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作品一定要用它来作为诸葛亮一生的代表,根本毫无新意。而内容和切入点也基本没什么大的不同。要从诸葛亮出山开始就都是从出山开始,要么就是从童年开始,随后到星落五丈原为止。翻遍市场上的所有书,几乎找不到第三种。而所讲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比如,要多方面看书,要处理好上下及同僚之间的关系,等等其他相同的内容,不一而举。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作家没有自己的历史观。我这样说不是在批评我们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没有代入历史观去。反而是大家都带入了同一种历史观,没错,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

相信大家都能从我们的作品中感觉到,无论是多么杰出的英雄人物,只要不是出身农民,他就一定要拥有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不管是起义后只干了打砸抢烧的活还是完全就是只抢粮食不建设的农民起义军来说,永远是伟大的光荣的无私的革命的为祖国而奋斗的。这还不是全部。如果问到为什么这位英雄人物会做这样那样的行为的话,也一定逃不出一个怪圈:他受到阶级局限和历史客观因素的制约。好像人在历史的浪潮之中完全就只是一个受历史操控的奴隶而毫无自我思想与主见可言。如果他有什么重大发明或是创举也都是因为辛苦无私的劳苦大众舍己为人的哺育了他。还有很多,在此不举。

也许我们的作品少了点什么?多了点什么?

也许常看看其他国家的作品,就可以感觉出来我们国家为什么至今仍没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而日本却已有两位得奖者在得奖感言中诚恳地说道:我们是中国人的学生。

推荐专题:

本文地址:http://zuowen.haohaoxue.com/fenleizuowen/duhougan/duhougan1500/235620.html

好好学 天天上 | 京ICP备05023154号-5

本站采用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用户和读者投稿,
不确定稿件享有完全著作权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274790@qq.com,我站将及时删除。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